欢迎光临本帖。请理智讨论,文明跟帖!
“未来5到10年,中国将经历一次至关重要的周期。”智纲智库创始人、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他经历了邓小平时代,又即将经历“中国的伟大复兴”。他深信中国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完成。“历史将会在这代人的面前爆炸”,王志纲说。
近四十年以来,王志纲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他去过最穷的乡村、最偏僻的山谷、最远的口岸。在四十年的行走和写作过程中,王志纲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为了调研,王志纲也曾多次飞赴欧美。在旅行之中,他细心留意美国与中国的异同、并时刻关注欧美的发展态势,这种对比研究让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机会所在。对于当下最热的中美博弈、新经济增量、市场机遇等话题,王志纲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心得——
中美博弈:美国人想用一张旧船票,登上今天的新客船,但是这是不会成功的
美国可以说是对付老二的行家,但他用对付苏联和日本的模式对付今天的中国,是肯定不会成功的。因为世界变了,对手也变了,中国和历届美国要对付的老二都不一样。
中国和美国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巨大的统一市场以及广阔的经济腹地。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出口拉动经济、仰仗美国的时代了。中国已经进入了消费拉动经济的时代。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这是一个井喷式的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正在高速向第三产业转型。
眼下来看,中国的经济总量没有美国大,但是在未来美国无法达到那时中国的态势。中国是统一的市场,不存在脱钩问题,但是美国和欧洲甚至美国本土内都不是这种强联系。
美国和欧洲在基建上已经比今天的中国落后。中国人的聪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基于一个APP研究出无限的玩法。其实中国需要的是创造市场,“以我为主”地创造市场。
而美国错就错在它一直用30年前的老眼光来看待中国,美国的傲慢与偏见,使他们长期陷在冷战思维里,误读中国。他们很难想象,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中国这个国家真正的底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个大国在激烈的博弈与竞争,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完全无知,这样的竞争恐怕结局是早已注定的。如此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除了和中国的特殊性有关以外,和美国的傲慢也脱不了关系。
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美国人尚且写出了《日本第一》这样的著作,傅高义用这本书向美国呼吁:请看一看日本”。再看看当下的美国,还能写出这样一部解读中国的书来吗?
回到中国自身来看,过去四十年,中国的发展可以用四句话总结:逼出来的改革、摸出来的市场、放出来的活力,最后则是挡不住的国运。中国的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其实从来不是躺在温室中顺风顺水的状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先天基础薄弱,一直给我们带来挑战。
但这种挑战其实最终变为了我们的力量。比如企业家,中国优秀的企业家都是被磨砺出来的。无论是任正非、曹德旺还是董明珠,他们都非一帆风顺。面对各种困难,不断思考、不断改变,才有了他们的成功。
美国制裁下,中国最终会创造出自己的市场,而中国企业也会因之进化。这是一个机会,那些能够应对变化并转变的企业,会走下去并最终实现飞跃式发展。当然也会有一些企业被淘汰,市场经济下没有什么企业能抱住永恒的“铁饭碗”。
中国的底气很足,因为三个优势。首先,中国的模式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抵御很多大的灾难。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欧美世界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次,中国作为统一市场拥有极强的购买能力。3亿以上稳定的中产阶层形成的消费能力,其实已经让欧美整个市场黯然失色。美国打击中国,其实已经不是最好的时间点,因为中国的消费阶层已经形成,中国本身的市场足以拉动经济继续发展。
第三点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已经完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市场上,不仅仅有勤奋的工人,还有大量的工程师,这是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这些已经是中国的底气来源。
美国人的旧船票登不上中国这艘新客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恰恰相反,未来的五到十年,一定是风雨雷电交加的博弈期,中美双方会在经济、技术、金融、人才等领域进行竞争。
很多人都以为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中国过于高调、不再韬光养晦了,但真相其实很残酷。我们也同样要有极强的决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唯一能做也最应该做的只能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口述/王志纲 整理/苗正卿 )
[修改于 4 个月前 - 2020-09-14 14:51:42]
我们是发展了,美国也没闲着。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一样危险
这张旧船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依然把控着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核心。先冷静想想我们人民刚吃饱饭多少年,靠砖头瓦块堆砌起来的虚胖~那叫打肿脸充胖子
人多有什么用?买房子吗?法制体系科学科技教育民族素质人才.......不是差一点!还5-10年,50年也不可能。
国内的这些所谓的智库,教授,专家们,不是提出意见,提出见解。而是上边给出个指示,或既定方针。这些专家们把上边给出的方针给圆的好看,圆成正能量,来灌输给老百姓。
这些年国内是靠铁公基,也就是铁路,公路基础建设来带动GDP。而发达国家靠的是民众的消费。
要解决内循环问题,首先要把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还有百姓的福利解决了。让民众有钱,并且敢于花钱来消费,而没有后顾之忧。
砖家就是能扯淡,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低工资和自然环境破坏,资源疯狂开采上的吧!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就是剥夺个人权利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这也许才是最实际、最有效、最有力的反击,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东西方的思维根本就是两个维度的东西,美国人和中国硬钢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想想也是有趣这几十年来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精美跪族让老川一把几乎梭个干净,再想攒起来还真就不太容易了。
仅供学术交流鉴赏使用,请先下载到本地。本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故园怀旧观点,如有侵权,请通过举报/报告问题功能发送通知。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