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树分到各家各户无法管理,才被砍伐掉。——很可惜!
029 早期的经济种植
到了近代,出现德本堂后,吕官屯人开始有意识地大量种植白菜、芥菜等蔬菜,其种植目的也不再单纯为了自家的食用,而是有意令其进入经济流通渠道,使之成为一种贸易产品,由此开了吕官屯经济作物种植的先河。德本堂注册了祥继永冬菜商标,将其冬菜销往全国各地,最后甚至开辟了海外市场,产品远销世界各国,为冬菜生产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德本堂停业后,冬菜的生产却没有停止,人们的经济作物种植自然依旧继续。单就冬菜一项而言,自德本堂创立之日起,直至今天,历150年之久,从未间断过。从这个意义上讲,吕官屯经济作物种植的历史也至少有150年了。
吕官屯曾经有大量的盐碱地,种植一般作物很难有好的收获,人们很早就利用这样的土地种植了枣树。据解放前的统计数字,当时吕官屯拥有枣园一千余亩。对于只有千余人的一个村庄说来,这样的种植规模是相当大的。收获这么多的枣子,是不可能都留在家里自己食用的,所以人们把它带到集市上去销售,后来有了专司运输的货船,人们还通过水路把枣运到天津市里去销售。枣树也成了吕官屯人最早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品种之一。为满足市场的需要,种植枣树的种类也很多,金丝小枣为主,另外还有冬枣、灵枣等等。
1963年的洪水刚刚过去,1964年就在村南的河滩地栽种近200亩桃树,在大道西栽种杏树60余亩。这是吕官屯首次大面积栽种果树(过去虽有千亩枣园,但那都属私人所有;而且枣也不在水果之列,人们说到果树时往往不包括枣树)。这些桃树和杏树给吕官屯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利益,现在已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它为吕官屯后来更大面积的果树种植积累了经验,使吕官屯最终发展成一个果树种植大村,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联盟社解散后,吕官屯重新划分成八个生产队。为增加收入,每个生产队都种植了枸杞树。那时候枸杞只作药用,近年才逐渐被用于食品中。枸杞树便于管理,只需要几位老人剪剪枝、浇浇水、施施肥既可,不必占用过多的劳动力。枸杞收获的时候,也只要妇女儿童就可以采摘。收获的枸杞,经烘烤干燥后,既可交售到药材公司。那时候一斤枸杞可以买到三元多钱,相当于四斤猪肉或五斤羊肉的价格,对生产队的经济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当时村南村北各有百余亩的枸杞树园,这里的枸杞都属于中麻叶半软枝品种,是枸杞中的上上品,其品质在宁夏枸杞之上,一直有着很好的销路。直到生产队解散,枸杞树分到各家各户无法管理,才被砍伐掉。几十年过去,现在枸杞树已在吕官屯绝迹。
此外,吕官屯还种植过紫苏、生地等药材。虽然种植取得了成功,但因销售问题,都半途罢手了,只有枸杞坚持到最后。
仅供学术交流鉴赏使用,请先下载到本地。本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故园怀旧观点,如有侵权,请通过举报/报告问题功能发送通知。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