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环境中炼成的。与保尔一样。
076 大老板是怎样练成的
静海商业圈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好又多,静海人都知道。”虽说是个广告,可这话还真不算夸张,作为静海境内出现的最早的综合超市,“好又多”的名字在静海真的是尽人皆知。出现最早自然是它吸人眼球的原因之一,不过,物美价廉、服务周到才是它引人关注的主要原因。这家静海人都知道的“好又多”,也正是胡辛庄人的产业,它的主人叫张洪星。
说起这位张洪星,他的简历中还颇有些传奇色彩。他1991年考上大学,因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求学期间他便开始了勤工俭学的历程,那时,这样的做法在大学中并不多见,所以他没有现成的榜样可以效仿,只能自己摸索着去闯荡。开始,他在学校旁边的一家餐馆里帮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人家只给他5元钱的报酬。而张洪星并没有抱怨,更没有放弃,他在有意磨炼自己的过程中默默地寻找着机会。机会终于来了,1992年暑假,他应招进入天津大通食品公司,做了一名临时营销员。当时,张洪星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花25元钱买来的旧自行车。就靠着这辆自行车,他跑遍了天津市区的大街小巷。他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个凉馒头。他就是靠着这种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到开学的时候,他已经为公司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客户群。
对这样优秀的一个营销员,公司经历自是格外青睐,此后的每一个假期,他都会主动向张洪星发出邀请,并破例给予他高额的薪酬。到1993、1994两年,张洪星不但解决了自己求学所需的一切费用,还为家里添置了彩电和冰箱等家用电器。一时间,胡辛庄的家长们都以张洪星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毕业时,大通公司经理借给张洪星10万元,帮助他在静海办起了第一家超市“好又多”。发展到今天,张洪星的“好又多”已在静海各乡镇开了多家连锁店。超市之外,张洪星又先后涉足了钢铁、服装、医药、玻璃等行业,而且都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效益。
自己致富的同时,张洪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了大量贡献。从2005年起,他先后资助了四十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有初中生、高中生,也有大学生。至今还资助着一个名叫周恩密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学生,对这位父母双亡的女孩子,从上初中至今,他每年都要资助4000元钱。从2007年1月开始,张洪星每月给陈官屯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送零花钱,十年来从未间断。零花钱也从每人每月30元逐渐涨到40元、50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捐款活动中捐款10000元。胡辛庄小学建设新校区,他捐赠10000元,西翟庄小学修楼梯,他捐赠5000元。他还为陌生的听力障碍病人,买了最好的西门子助听器。张洪星突出的表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静海广播电台、静海电视台《静海人》栏目和《静海新闻》、《天津日报•静海文汇》、天津电视台的《天津新闻》都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
仅供学术交流鉴赏使用,请先下载到本地。本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故园怀旧观点,如有侵权,请通过举报/报告问题功能发送通知。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