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系列
094 60万卖掉校名
中学并入王官屯后,吕官屯小学于1995年由北庙搬迁到原中学校址。同年,由吕官屯村独立投资,在校园内增建三个教室(共九间房)。北庙改作学校后,几经翻修扩建,已很难寻出旧时的痕迹,只是地址未变,几间教室的屋檩上还留有百年前绘制的云纹。小学这次搬迁,也彻底结束了北庙作为学校而存在的历史。此后,它以租赁或转卖的方式,归私人所有。然而当年李发泉带头捐资的誌碑还在,就埋在那个大院的地下。吕官屯中学虽然没了,小学虽然搬了,但作为教育摇篮的北庙,却永远珍藏在吕官屯人的记忆里。
小学搬迁后,干部教师的结构也有所变动。李广成继续担任中心校长,陈益全继续任总务主任。王庄退休,有侯金岩接替其教务主任职务;没有跟中学一块去王官屯中学的朱兆江则转入小学,担任政教主任一职。冯庆辉也留在吕官屯小学,与朱凤山同时担任校工职务。
2002年6月1日,县教育局局长王增龙来吕官屯小学视察“儿童节”情况,鉴于赵家洼、张官屯、高泽村生源少,不便管理,浪费师资的事实,他当场作出合并办学的指示。是年8月,将赵家洼小学二年级和张官屯、高泽村小学一二年级,同时合并到吕官屯小学,钱盛标、李俊龙也分别由张官屯小学和高泽村小学调入吕官屯小学任教。同年5月,吕官屯小学将其附属的幼儿园独立成园,并同时将张官屯的幼教老师刘景会调入吕官屯园任教。虽然幼儿园和小学还是在同一院内,但其管理、教学、活动、生活区域均相对独立,方便了管理,也提高了幼儿的安全系数。
2006年,台湾商人王永庆捐资在静海办明德小学,时任镇总校长的苏宝忠与吕官屯小学校长周俊甫,经多方奔走,终于获得了其中的六十万元资助。是年10月17日,在吕官屯举行了新校奠基仪式。参加仪式的有县委常委工委书记杨克兴,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邵建辉,静海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志,静海校办公司总经理赵史华,陈官屯镇镇长阮春义,副书记蔡永彪,镇教育办总校长苏宝忠,吕官屯中心校校长周俊甫等。2007年12月新建教学楼竣工,吕官屯村又分别于当年和2008年8月,两次投资四十六万余元,为学校修建了围墙和水泥路面,同时划拨学校以东近三十亩耕地归学校,作为学生的活动场地。2008年11月22日,吕官屯学校的全体师生搬入新建的教学楼。台湾人捐资六十万,在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督下全部用于新楼建设,也仅够完成工程一角,到师生搬入教学楼的时候,初步算帐建设投资已达三百二十五万之多。但因为有那六十万的存在,校名不能再独立使用吕官屯三字,而必需冠以明德字样,且必需用台湾人王永庆的亲笔题字,校名用字的大小和摆放位置也必需以台湾人的指定为标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8820227851499...
对王永庆来说,吕官屯只是万分之一,对吕官屯来说,这就是百分之百。
仅供学术交流鉴赏使用,请先下载到本地。本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故园怀旧观点,如有侵权,请通过举报/报告问题功能发送通知。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