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都是些小虾米,连老大的跟班都算不上。
一说到黑社会,很多人就想起来铜锣湾陈浩南,还有上海滩杜月笙,其实这和所谓的“黑社会”还是有区别的。杜月笙的是青帮,严格地说,青帮是合法组织,在清朝就有,是政府承认的,不是“黑”社会。
在某个时代,读书人都是文弱不堪的,戴个眼镜,瘦得像排骨是的,说话酸不拉几、磨磨唧唧,被人欺负,还得那种膀大腰圆、天庭饱满的主角(譬如《血色浪漫》中的刘烨演的角色),出来给他们撑腰。而且这种知识分子又很猥琐,经常偷看女学生什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冯小刚演的老师)。
这种主角老了,就是“老炮儿”。在《老炮儿》里面,六爷那种牛*哄哄的样儿,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挑毛病,管闲事,也敢动手。小时候,我就遇到过不少这种人。但电影中 “老炮儿”是能严格区分出好人和坏人的,他们只是对坏人凶,对自己老婆孩子、街坊邻居都还是和气的,最后六爷和贪官、二代杠上了,相当于是同归于尽了,这个结局就是大团圆结局,为了戏剧的完整而结尾。你见过现实中,哪个土匪打劫,正好遇到小偷,最后两人同归于尽的(当然,我是评价这种现象,不是说这个电影不好,电影恰恰是深入人心的)。
我也没见过什么大流氓,比如杜月笙、李金鳌(郭德纲提到过),但周围的一群小苍蝇,就足够你恶心一辈子的。比如最早的黑社会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李光,他小学的时候长得壮实,还不好好学习,就是郭德纲说的“教育好了能当个流氓”的那种人,后来就不念书了,加入了我们那一片的什么会,成为“十三太保”之一,我估计这些名字都是电视剧里面学来的。后来据说他打架不敢下手,又被撤职了。
后来也遇到过几个,都是这种人,比如电子游戏厅,旁边就总有几个这种人,朝你要币子,如果发现你实在很怂,没准还打你两下子,如果你足够强硬,打他两下子,他也不敢说什么。再比如当时我们去英语补习班,把自行车停在外面,就有几个小子,在自行车这琢磨,非要能卸下来的东西拆下来不可,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游手好闲,也算不得黑社会,但确实烦人。前几天我看某省发布的通缉协查报告里面,通缉几个黑社会,他们是在火车站旁边开出租车,比如明明是50块钱,他们非要100,你不给他们就威胁恐吓,或者动手,他们一个电话,什么老五老六的就过来了。抓这种人,我不禁拍手称快,感叹苍天有眼。
我和黑社会最近距离的一次接触,我之前也提到过,再讲一次。那是我大学暑假的时候,吃饭正好遇到一个同学,他又和邻桌的几个人熟悉,吃着吃着,大家就合成一桌了。那几个人言谈之间,就说自己是黑社会的,意思是说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学生。我当时就怒火难掩,频频恶意地跟他们干杯,就像赵本山小品里面说的,给王八灌酒。这几个人可能是被我的气势吓住了,最后反而都告饶了。我心说,你们这是什么黑社会啊,也不敬业啊,喝酒都被我喝倒了。
大家都聊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46楼补充说明,欢迎大家聊天!
[修改于 6 天前 - 2021-02-19 14:04:38]
当年这种敲诈学生的小混混,只能算半个黑社会最多了,很多混几年,找个工作找个老婆就收心了。不出来混了。
对,严格意义上不能算黑社会,就是游手好闲而已,黑社会典型那些收保护费什么的,看场子,他们也不敢,他们不是职业性质的,就是没有工作在市面上闲逛。
对,严格意义上不能算黑社会,就是游手好闲而已,黑社会典型那些收保护费什么的,看场子,他们也不敢,他们...
有些是真的读不进书,留级以后退学,年龄又不到招工,无事可做,所以就在外面游荡,放现在,都在家啃老玩手机,谁还出来混。
看到的都是些小虾米,连老大的跟班都算不上。
但这种人是真烦人,我曾经一度觉得教训这种人很过瘾,叫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什么什么。
但是后来经历很多事之后,又觉得很无聊,就像很多警察办案时候说话不多,也不是电视中那种详细询问案情,我有点理解。
但这种人是真烦人,我曾经一度觉得教训这种人很过瘾,叫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什么什么。但是后来经历很...
以前同学的小兄弟就是这种混混,为闯个名气,无缘无故会用板砖砸人脑袋,没想到几年后被招成了警察。
这种人做不好警察的,从警后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真的变成合法的黑社会。
严格地说,黑社会的犯罪是有明确目的和利益的,会计算成本收益,比如争夺地盘,收保护费等等,这种为了好勇斗狠,或者游手好闲的,属于激素分泌过多,是生理上遏制不住的犯罪,和黑社会那种不同。
但是,哈哈,我主要想说但是,这种人其实危害性更大
是的 我同学做警察的挺多的,但是出事的只有他一个。如果溯源,只有他一个做过小混混。
这就属于天生胆大不本分,正好又当了屠宰匠,又赶上兵荒马乱正好当了土匪,身上的资源一点没白费
当警察是要政审的,如果有前科,哪怕就是上工读学校,一般都不可能,孙小果够牛了吧,也是去绕个弯读的武警学校,估计打算是兜个圈子再把他办回来
小混混,很多还在学校上课。当时打架的事情太多了,根本不算事情。反正我认识的那个小混混连个学校处分都没有。政审什么啊。又不是现在,那时候警察也不是什么好职位,有人干就不错了。
小混混,很多还在学校上课。当时打架的事情太多了,根本不算事情。反正我认识的那个小混混连个学校处分都没...
贾樟柯拍的那个《江湖儿女》里面廖凡演的那个老大,最初牛逼哄哄,请人喝五湖四海,后来下不来炕了。
就好比一个妓女,死后请柳永给她写墓志铭
黑社会是流氓的高级阶段,
游手好闲到小混混,是个体行为,
到流氓,技巧 阅历以及见识都在增长,渐成团伙,属群体行为
团伙而大,具备目标和社会地位追求,各有分工,组织有序,协同有力,属社会行为,
第三种,才有资格叫黑社会。
楼主说的黑社会,那是他们想抬高自己的身份,准确的说,是没有资格的
正如老郭说的,教育好了可以做个流氓,发展好了,才有被抬升为黑社会
再补充几点:
好几位坛友看出了门道,非常高兴,哈哈。
首先,我文中提到的几个人,基本都算不上黑社会,至少不是严格的,这个黑社会应该是打引号的。
黑社会组织应该是有明确目的,有组织的犯罪。比如说争夺地盘、收保护费等,说白了,就是无利不起早。
所谓有组织,不能是简单的叫几个熟人。而是平时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成员都是职业、半职业的。
我文中提到的几个,比如最初的《血色浪漫》中主角,以及主角变老之后的“六爷”,再比如《东北往事》里面那些。这种属于时代特色,当年很多人都打过架,因为朋友受欺负,因为哥们义气,因为争女朋友等等,这种人属于好战分子,基本不算黑社会,即使当年被抓,也应该以打架斗殴处罚。我发的时候还删掉了一句“在那个动手比动脑流行的年代”,这些人也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现在比较少见了。
另外我提到的李光加入了我们那一片的什么会,成为打手,这个可能就得算了,这就是典型的有组织、有目的的犯罪活动了,几位坛友说提到的都是小喽啰,可能是把这个忽略了,哈哈。当然,我也没亲眼见过他打人什么的,忽略就忽略吧,哈哈。
吃饭时候遇到的两个自称黑社会的,那纯粹是两个蠢蛋。
除此之外,我提到的较多的都得算是社会闲散青年,他们一般不怎么上学,家境也中等偏下,在社会游荡,参与打架斗殴,多数情况下没有经济目的(不是为了勒索金钱或者占地盘),就是处于特定年龄段,荷尔蒙分泌过剩。行为也多在犯罪的边缘游走,时轻时重。他们的犯罪也没有什么规律性,而黑社会的行为是相对可预测的,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比如《黑社会2》中,尤勇演的角色和吉米仔谈判,就是想把犯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这种社会小青年的冲动,多是情绪化,随机化,很难预测,也不好控制。今天一冲动,可能就捅人,明天没准又听老师的话,在学校里得小红花。
当然,非要说起来,到底是黑社会的危害性大,还是我说的这种闲散青年危害性大,这实在不好说。再退一步说,到底是哪种给人的印象深,那从我的讲述来看,似乎是后者印象深嘛,哈哈哈。
大家也都聊聊!
仅供学术交流鉴赏使用,请先下载到本地。本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故园怀旧观点,如有侵权,请通过举报/报告问题功能发送通知。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